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安徽商会副会长王建-《转型升级打开智能制造大门》

日期:2018年11月19日 / 人气: / 来源:www.zk813.com

《转型升级打开“智能制造”大门》

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安徽商会副会长王建-《转型升级打开智能制造大门》

广东省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建

       23年前,王建只是一名刚从安徽老家来东莞工作的“打工仔”,满腔热血,想闯一番事业。
14年前,东莞劲胜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成立,王建实现了一个“打工仔”到公司掌舵人的华丽蜕变。
7年前,王建将原毫不起眼的劲胜公司成功推,上上市,让劲胜成为东莞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外合资企业。
今天,应市场需求,王建带领劲胜快速反应,从精密结构件向智能制造转型,并打造了国家重点关注的智能制造车间,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点,用国产装备打造高标准的智能工厂,助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
23年,弹指一挥间; 23年,创业之路历历在目。

      转型个案
      扎根长安一有钱就投入研发

       1994年,王建从学校毕业,决定去外面闯一闯。由于东莞毗邻深圳、广州,靠近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他选择在东莞的一家企业落下脚。在这家企业,王建从最底层做起。“什么都学,什么都想接触。  ”也就是这段经历,让王建积累了生产、管理、销售各方面的经验,为他日后掌舵劲胜打下坚实基础。眨眼间到了2003年,台商王九全回大陆投资,公司地址定在东莞市长安镇。在这里,他投下了在大陆的第一笔资金,成立了东莞劲胜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这也就是劲胜股份的前身。
      身为王九全侄子的王建、侄女王琼,自然成为了劲胜公司的“开荒牛”。“公司最初是做塑胶制品,我们也属于‘三来一补’企业,主要为南方高科等企业做代加工。”王建回忆说,和东莞境内星罗棋布的制造加工业工厂一样,当时的劲胜公司丝毫不起限。
但是,劲胜公司有个理念一-科研是 企业生命线。董事长王九全曾说过,劲胜只要一有钱, 就会投入再生产,就会投入研发。

      三星''一哥”
      坚持来东莞实地察看
      默默地积累,就是等待爆发的那天

       刚开始,劲胜公司做塑胶制品,后来改为制造手机外壳、3G数据网卡外壳和MP3/MP4外壳产品,  “我们刚开始的主营业务就是消费电子领域精密模具及精密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王建说,当时想在电子消费品这块大蛋糕分-一杯羹,可不简单。三星、华为、中兴、海尔、联想等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厂商对产品要求很高,一般企业往往难以企及。然而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2007年左右,三星生产的一款手机, 手机外壳不单掉漆且很容易变形。针对这个困扰,王建认为自己的产品在外壳镀漆、材料定形上都很有特点,决定尝试着争取三星这个优质客户。
      当劲胜公司将产品交到三星总部,厂商安装配机,进行严格的测试后,劲胜的产品过关了。“ 这事让三星董事长知道了,他不信我们这家企业能够做到,一定要来东莞实地察看一下。”王建说,那次他们迎来了公司重要的客人三星企业董事长。
也是从那时起,劲胜公司“破茧成蝶”。

      产能不足
      眼睁睁看着订单溜走

      随着知名度的打响,前来找劲胜公司的大客户越来越多,订单也呈几何倍数递增。如果别的企业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乐不可支。可王建却苦恼万分:“我们每个月的产能是500万套左右,一年下来,公司最多也就6000多万套。2009 年,劲胜公司产品80%供给三星、华为两家核心客户。海尔、联想、中兴、夏普、京瓷、英华达等企业多次表示要增加订单,都因为企业产能有限,只好眼睁睁看着订单溜走。  ”
      王建表示,为了扩产能,公司年年投入,年年扩产能,但还是年年不够用。“一定要打破产能瓶颈。”王建认为,要扩产能,资金链一定要充足。单靠企业本身,融资能力有限,想要大发展,必须走上市之路。去哪里上市更好?到美国、香港上市?还是留在大陆?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上市的步骤也在悄然进行。2008年1月29日,劲胜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式变更为: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加速上市
      劲胜庆幸生在了东莞

      上市这条路不好走。有的企业走了数年,而劲胜股份却只用了半年。秘诀在哪里?王建说,幸好劲胜股份生在东莞。企业上市融资,需要扩建项目,扩建项目需要土地。“谁都知道,买地非常难,手续非常繁琐。”王建说,如果拖一下, 就会影响上市资料的报送。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知道后,马上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及镇街领导开现场会协调土地问题。”那几次会议,王建都在现场,亲身感受到东莞市对企业上市的支持。“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利用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对拟上市公司急需解决的难题特事特办,大开绿色通道。  ”
      最后,劲胜股份顺利解决了土地难题。那么短时间,市领导亲自开会,特事特办,这都是王建没有想到的。“我的商界朋友听说了,都说难以置信。”
破解了土地难题,劲胜股份的上市路加速。2010年3月19日,劲胜股份通过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审核.5月20日,正式登陆创业板。
通过上市融资,劲胜股份募集到8. 47亿元。其中,2. 14亿元用于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技改扩建项目,0. 29亿元用于研发中心技改扩建项目。‘“一年后, 两个新项目建成。’”王建透露。新厂选址东城牛山外经工业园,占地70亩,研发中心选址同一园区,占地1000平方米,建成后,可新增产能4000万套。
王建介绍,2010 年,劲胜股份产能增加到0.76亿套; 2011 年,增加至1.05亿套; 2012 年,达到1.4亿套....


      跨步扩张
      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上市后,劲胜股份的脚步迈向国际。王建说,劲胜要向国际发展,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劲胜迅速进入家用小型医疗器械领域,比如说血压测试仪、多功能计步器、助听器,以及生物医疗聚合物成形及装置工程。王建说:“这些领域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毛利率可至80%。  ”
      2011年到2014年这几年,王建带领劲胜迅速地走上扩张之路。先后建立东莞劲胜通信电子精密组件有限公司、东莞劲胜产品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地址:韩国京畿道)、东 莞华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华晶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东莞唯仁电子有限公司、前海劲胜(深圳)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华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全面进军玻璃、天线、粉末冶金、陶瓷、金属结构件等领域。
      在这几年,王建将精密结构件作为劲胜的主流业务,尤其是手机精密结构件。上市后的这几年, 手机销量一直在增长,劲胜客户也是市场中的主角。
然后在发展中王建发现了一个问题:“ 精密结构件工艺老是在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变化,我们要不停地买新的设备,说白了也就是给设备厂打工。”王建心中萌芽了一个念头:劲胜要抢占市场先机,自己做装备!

      转型升级
      打开智能制造大门

       不过,促使王建下决心马上行动的,还是公司经营状况的急速变化。2014 年,劲胜精密最大客户三星出货量出现下滑势头,当年劲胜精密业绩放缓; 2015 年一季度,公司业绩进一步恶化,转型迫在眉睫。
经过公司内部的探讨和市场调研后,以王建为首的管理层,决定响应政府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号召,从纯粹的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2015年,劲胜霸气收购创世纪,快速进入高端数控机床行业,同时参股艾普工华,快速切入国产系统软件行业。
      同年5月,劲胜精密开始筹备“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名称:  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并于2015年6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46家智能制造示范点之一, 随后又入选2015年国家智能制造专项、东莞市政府“3C行业高速钻攻加工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2015年10月,该项目正式开建。

      “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用国产设备和国产软件。”王建颇为自豪地表示,劲胜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初步建成了200台CNC组成的智能工厂,且用的是国货,不仅成本较同类进口产品低,更主要的是拥有数据与信息采集、使用安全的优点,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示范意义巨大。
为全面推进公司转型升级,落实智能制造战略,劲胜逐步构建集高端数控机床、国产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国产系统软件及其相关服务业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体系,向智能工厂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商转型。
至此,劲胜“智能制造”大门正式打开。

如今,走进劲胜智能位于东城外经工业园的新厂区,硕大的车间里全是排排排列整齐的大型CNC和数控机器人,诺大的车间只有少数工人在照管着机器,-个自动化智能 工厂初现雏形。据该项目革新工程师於芳萌介绍,以前一个工人管3台机器,现在能管14台机器,“ 整个车间,工人从原来的204人,减少到现在的33人,未来的目标是减少到13人。  ”

      相比劲胜原有的工厂,这个智能工厂的目标是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5%。 目前,该项目申请了5项专利,登记7项软件著作权,形成6项企业标准草案,正在申请行业标准。
智能工厂的建设成果也获得了行业和政府的认可,随着项目的阶段性发展,也将在行业内推广。劲胜通过提供智能制造产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式,助力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指日可待。 

文章由中科小编整编

作者:中科小编


现在致电 400-813-1314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 式 →

Go To Top 回顶部
分享按钮